由《道德经》想到:父母对孩子的影响
1、《道德经》中尚贤、贵难得之货、见可欲就是家长追求成绩的功利心。在家长看到只有考好成绩,上好大学,孩子才有希望。于是跟风上买学区房,上名校,上补课班……对孩子的学习一步一步的进行策划,折腾,岂不知,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。
2、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,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。父母不能将他们视作私有财产,而应让他们自由发展。孩子长大后终将离开家,走向社会,建立自己的家庭。所以,父母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,而不是将他们像黄金一样锁在家中。为而不恃父母为孩子付出时间、金钱和感情是理所当然的,但付出之后不应居功自傲。
3、孩子习得技能后,父母忘记他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。孩子有探索欲求时,父母因保护之责阻止孩子的成长。孩子不敢挑战时,父母替他承担挫折,忘记孩子只属于他自己。只有父母排除拥有孩子的错觉,孩子才能从探索和挫折中触摸到他自己的“德”,即潜能。
4、生而不有是父母无私的表现,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,让孩子在职场中如鱼得水。
5、【亲子关系联系】我们只有持续的这样对待孩子,在表现形式上显得吝啬一些,让孩子脱离父母过度的爱与关心,才可以让孩子自然的成长、做到遇事从容,才能早早地做好独自走向社会、能够自立的准备。【原文】 早服谓之重积德。重积德则无不克。
育儿宝典:从《道德经》看父母之道
孩子天生就有模仿能力。在他们眼里,大人是无所不能的,孩子就是在不断模仿大人的行为中,习得各种技能。曾子曰:“闻善必躬亲行之,然后道之,是夫子之能劳也。”意思是,亲自做到,然后才是引导别人去做。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,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。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阐述了玄德的概念,即最深厚的德行,也是大爱。而这三个大原则,同样适用于孩子的培育与管教。本文将从《道德经》的角度,探讨父母如何遵循这三个原则,做好孩子的培育和管教。生而不有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,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。父母不能将他们视作私有财产,而应让他们自由发展。
孩子习得技能后,父母忘记他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。孩子有探索欲求时,父母因保护之责阻止孩子的成长。孩子不敢挑战时,父母替他承担挫折,忘记孩子只属于他自己。只有父母排除拥有孩子的错觉,孩子才能从探索和挫折中触摸到他自己的“德”,即潜能。
道德经:顺应自然去为,而不是按照自我意志为转移去改变自然
1、老子所主张的“无为”,并不是无所作为,而是不妄为。老子主张的是一切顺应事物自然的发展。不要有意去破坏自然,让世界按照自我意志为转移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。所以家长的管束和约束,恰恰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性格成长。
2、这句话出自《庄子·内篇·应帝王》,表达了道家顺应自然、不执着于私见的理念。道家思想主张因任自然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认为万物都有其固有规律,人应当顺应自然,不应过度干预。具体来说,这句话的意思是:人们应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,而不是强加自己的主观意愿。
3、其实,圣人早已给出了答案,就是要做到无为而治。 这里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,也不是随心所欲,而是要我们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,顺应自然,不强求,不偏执。 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智慧,足以让我们终身受用。当你遭遇到人生低谷时,不妨翻开《道德经》,读一读。
4、顺其自然:是顺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做。这是道教的说法。顺其自然和无为,并不是什么都不去做,而是要按照规律去做。
5、道时时刻刻都存在着,它没有等级,没有分别,是完全独立的。正是因为它没有等级,没有矛盾的方面,所以它永远不会走向自己的反面,不会发生改变,时刻保持恒久不变。
转载请注明:云顶国际·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 » 人格魅力感悟 » 让孩子自然的成长从道德经,让孩子自然的成长从道德经的哪一张可以得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